小長假規律化 網絡民意成決策前提——專家解讀2014年節假日放假安排
  新華網北京12月11日電 (魯暢)國務院辦公廳11日公佈了2014年節假日安排通知,公假總數11天保持不變,春節、國慶黃金周得到保留,“五一”黃金周沒有恢復。此前,全國假日辦曾發佈三套放假方案征求網民意見,最終的放假安排在呼聲最高的C方案基礎上加以完善。
  方案“終極版”有何改進?
  2014年節假日放假安排在調休環節有兩點改進:一是元旦、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各放假1天,節日逢周三時不調休,僅在當天放假;二是在長假調休方式上,將過去調借節前或節後一個周末的2個周休日的做法,改為調借節前和節後各一個周休日的做法。
  清華大學假日制度改革課題組負責人蔡繼明認為,在調休環節上的改進已經讓放假安排有規律可循,方便人們記憶、推算。“人們就此可為假期出行、購物、婚宴等安排提前準備。同時,也避免了原調休方式造成節前或節後連續工作時間過長的問題,使員工能得到充分休息。”蔡繼明說。
  以春節為例,放假調休時間為1月31日(大年初一)至2月6日(大年初七),共7天。1月26日(星期日)和2月8日(星期六)上班。“經過調研發現,很多地區的企事業單位原本在農曆除夕約定俗成地放一天假而且並不安排工作,從除夕開始放假讓很多員工覺得浪費了一天假期。”蔡繼明說。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董克用認為,我國的節日常與周制度不匹配,不銜接,最終的放假方案體現了便利性協調和必要性協調的特點。“在春節只有3天假日,並且努力不打亂社會工作生活節奏的情況下,採取了調借節前和節後各1個周休日的做法,形成了長假,距離較遠的親人也有可能回家團聚。而只調借相鄰的1個周休日,也避免了出現過長的工作周。”
  蔡繼明介紹,在放假安排上,其他國家和地區法定節假日都比較分散,盡可能減少集中放假並推行錯時休假。2014年放假安排“節日逢周三時不調休”,也在最大程度上減少了調休雙休日的頻率,對實際生產減輕影響,小長假規律化調整也最大程度減少了調休造成的混亂。
  “五一”黃金周再難恢復?
  2014年放假安排中,勞動節放假維持為1天,一些網友所呼籲的“恢復‘五一’黃金周”和“延長春節假期”願望並未得到實現。業內專家表示,在公假總數11天不變的情況下,應賦予節日更多的文化內涵,而人們旅游出行的需求須靠落實帶薪休假得以滿足。
  蔡繼明表示,恢復“五一”黃金周,要取消現有的清明、中秋、端午假期,不利於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並不可取。“節日有著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內涵,非單純的購物、旅游。帶薪假是改革的方向,一旦恢復‘五一’長假就等於放棄了帶薪假,是在改革路上的後退。”
  董克用認為,需要更多的休閑旅游時間是勞動者的剛性需求,黃金周集中出游導致景區擁堵的不理性現象,說明長假供給的短缺和帶薪休假落實不到位。勞動者的要求是正當的,的確應當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不斷增加勞動者的休閑時間,共享經濟發展的成果。
  今年2月《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年)》正式面世。其中,綱要把帶薪休假作為一個核心關鍵詞提出,首次對職工帶薪休假制度的落實提出明確目標——“到2020年,職工帶薪年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實。”
  董克用認為,應當通過各種方式,督促用人單位落實有關帶薪年休假法規。既可以保障勞動者的權益,又避免了全國同時休假出現的交通和旅游高峰,“帶薪年休假是推動假日經濟發展的最重要措施”。
  網調民意得以反映?
  據統計,11月全國假日辦通過新浪網、搜狐網、騰訊網、鳳凰網、人民網、新華網等6家網站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從11月27日零時開始到12月1日24時結束,共收到312.71萬份問卷。在調休方案上,有171.98萬人選擇方案三,占總數的55%。
  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所特約研究員劉思敏認為,最終放假安排以網絡民意調查結果作為科學性決策的前提,一方面尊重了主流民意,另一方面修正了網絡調查中的誤差,推進了民主決策與科學決策的結合,是一套合理的放假方案。
  “網絡問卷調查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相對地反映民意。收集上來的問卷數量相對於全國網民的數量、城鎮居民的數量來說少之又少。”蔡繼明認為,最終制定的放假方案同時保留了春節和十一長假,基本上反映了網民的意見。半數以上民眾通過網絡投票的方式選擇符合自身需求的放假安排,此外,網絡上的爭議也促使決策部門更深刻地認識到落實帶薪休假政策的必要性。
  中國人民大學休閑旅游研究中心主任王琪延認為,2014年放假安排的制定涵蓋了多方面的因素。首先是通過民意調查獲取老百姓的意願。其次,相關專家對國內經濟水平、企業生產勞動效率進行核算以評估休假標準。
(編輯:SN06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grytpejt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